深圳市托普科实业有限公司
联系人:向经理 135-1032-9527
邮箱:market@topsmt.com
网址:www.excalicloud.com
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翰宇湾区创新港4号楼201
在 SMT(表面贴装技术)生产流程中,焊接效率与工时计算是生产计划制定、设备产能评估、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。准确的核算不仅能优化生产线排布,还能为订单交付周期提供数据支撑,避免产能浪费或订单延误。本文将从基础概念、计算方法、实例应用到优化方向,系统拆解 SMT 焊接效率与工时的核算逻辑。
一、核心概念与关键参数定义
在计算前,需先明确 SMT 焊接环节的核心参数,避免因定义混淆导致计算偏差。
SMT 焊接工序:主要指通过回流焊炉(Reflow Oven)或波峰焊炉(Wave Soldering Machine),将 PCB 板上的元器件与焊盘通过焊锡膏 / 焊锡实现机械与电气连接的过程,本文以应用最广泛的回流焊为例展开。
焊接效率:单位时间内完成焊接的 PCB 板数量,通常以 “块 / 小时(pcs/h)” 为单位,是衡量设备产能的核心指标。
标准工时:完成单块 PCB 板焊接所需的理论时间(不含设备调试、异常停机等非生产时间),单位通常为 “秒 / 块(s/pcs)” 或 “分钟 / 块(min/pcs)”,是生产排期的基础依据。
二、标准工时计算方法(回流焊为例)
标准工时是单块 PCB 板从进入回流焊炉到完成焊接的理论时间,核心取决于传送带速度和PCB 板长度,计算公式分为 “单块板工时” 和 “批次工时” 两类。
1. 单块 PCB 板标准工时
当 PCB 板单个进入炉内(或单批次仅放 1 块板)时,工时计算基于 “PCB 板通过传送带的时间”,公式如下:
单块板标准工时(s)= PCB 板长度(mm) ÷ 传送带速度(mm/s)
单位换算说明:
设备设定的传送带速度通常为 “mm/min”,需先换算为 “mm/s”,即:
传送带速度(mm/s)= 设定速度(mm/min) ÷ 60
实例 1:
已知条件:PCB 板长度 200mm,传送带设定速度 60mm/min
第一步:换算传送带速度(mm/s)= 60 ÷ 60 = 1 mm/s
第二步:单块板标准工时 = 200 ÷ 1 = 200 秒(约 3 分 20 秒)
2. 批次标准工时(多板并行)
实际生产中,会在炉内轨道上并行放置多块 PCB 板(板与板之间留 5-10mm 间隙,避免碰撞),此时需先计算 “批次总长度”,再核算批次工时,公式如下:
批次总长度(mm)= (单块板长度 + 板间间隙)× 批次板数
批次标准工时(s)= 批次总长度(mm) ÷ 传送带速度(mm/s)
单块板平均工时(s)= 批次标准工时 ÷ 批次板数
实例 2:
已知条件:PCB 板长度 200mm,板间间隙 10mm,批次放 3 块板,传送带速度 60mm/min(即 1mm/s)
第一步:批次总长度 = (200 + 10)× 3 = 630 mm
第二步:批次标准工时 = 630 ÷ 1 = 630 秒(10 分 30 秒)
第三步:单块板平均工时 = 630 ÷ 3 = 210 秒(3 分 30 秒)
关键结论:
多板并行时,单块板平均工时会比单块板工时略高(因包含板间间隙的时间),但批次总产出量大幅提升,是实际生产中优化效率的核心方式。
三、关键影响因素与优化点
贴片程序优化: 优化取料路径、吸嘴配置、多拼板布局,能显著提高贴片效率。
换线时间 (Changeover Time): 产品切换时的准备、调试时间。对于小批量生产,换线时间会大幅拉低整体效率,必须单独计算并分摊到订单中。
物料管理: 频繁换料会降低效率。使用8mm带装料、盘装料越多,效率越低。
设备故障与停机: 计划外的停机会严重降低效率系数。
首件检验时间: 对于新产品或换线,首件检验时间较长,需要分摊。
良率 (Yield): 上述计算基于100%良品。如果存在不良品需要维修或重工,这部分额外的时间也必须考虑进去。